台灣絃樂團為何要辦比賽?

文/台灣絃樂團團長 鄭斯鈞

我們的小提琴比賽即將邁入第十五屆了,圈內的朋友們都知道台絃的比賽,也都熱心的支持並推薦學生參加,但大家都不清楚為何絃樂團要辦比賽;我就來話說當年吧!

我是1989年回到臺灣,當年就開始在音樂班教小提琴。剛回來沒有教學經驗,每堂課都戰戰兢兢的,深怕教錯了誤了學生,可就罪莫大焉。一開學,就有學生說要參加年底的市賽(全國音樂比賽的初賽),我當然就盡心的幫她準備。可是曲子練了一半,她就不練了,並說「後面他們不聽」。我是新來的老師搞不清楚狀況,雖然強迫學生練完全曲,但是後面的段落她始終不願用心練習。比賽當天此生抽到早上第一號,上場後開始拉奏,一切正常,數分鐘後就看到該生一陣慌亂,開始亂拉,甚至自己作曲了,最後終於鈴聲響起,她也得到了解脫。事後我問她發生了什麼事,她的答案令人啼笑皆非。因為市賽礙於時間關係,參賽者自選曲最多拉三分鐘,所以她也只練了三分鐘。但由於是早上第一位參賽者,會場未將鈴準備好,臨時找不到鈴,害她多拉了幾分鐘,這就是事情的經過。

事後我檢討,學生參加比賽是學習的一部份,但因客觀狀況而放棄原則,那不如不參加比賽。就如同長跑運動員,因練習場地不足每天只跑100公尺,那要如何訓練出長跑運動員?因此這件事就在我腦中形成一個想法:有朝一日我一定要辦一個沒有鈴聲的小提琴比賽。

在絃樂團成立的第十年,一切都上軌道後,我們在2000年二月舉辦了第一屆小提琴比賽。開始是一年一次,後來因為和全國大賽撞期而改為兩年一次。絃樂團不提供優勝者獎金,但我們對各組前三名提供兩場在國家音樂廳的音樂會,因為我覺得,現場演出的經驗決非金錢可取代的。(本屆有贊助者,贊助前三名獎金。)絃樂團辦此比賽是為有志在音樂發展的學生提供一平台,讓他們能在此發揮潛能、測試能力,並觀摩學習。我們不是為了賺錢。事實上為期一週的比賽,評審費、工作人員費、便當費、錄音費、點心費,還有事前的宣傳海報,以及場地費,加起來已是一筆龐大費用。再加上國家音樂廳的兩場演出,樂團排練、演出費,每一次比賽加演出最少也要花費上百萬元。我們目的很單純─提供正式比賽的平台給有志者。

比賽來說,只有第一名會覺得評審是公正的,其他人都會覺得評審不公。所以每場比賽我們都慎選評審,而且最少七位。因為比賽的靈魂就是評審的公正,我們賠錢辦比賽,為何要有私心?所以我們不接受任何有關評審的抗議,任何參賽者若質疑此比賽的公正性,請千萬別參加。

在音樂教育推廣方面,台灣絃樂團秉持寓教於樂的目的,製作親子音樂會《嘻音哈樂系列》,此系列不僅打破古典音樂就是嚴肅音樂的刻板印象,更獲得臺灣各界的好評。另外,為了讓偏遠地區的孩童也能擁有豐富的藝術教育資源,台灣絃樂團多年來藉由群眾集資的力量,推動《遠小孩—音樂造林計畫》,親臨全國偏鄉小學散播音樂種子。